喝形 “老蚌吐珠” 阴宅风水案例详解 于都杨公
来源:于都杨公风水 杨公堪舆风作者:黄麟小博士 积善缘2025-01-22 18:32
喝形 “老蚌吐珠” 阴宅风水案例详解 于都杨公风水 积善缘日课馆 黄麟小博士
在风水堪舆的神秘世界里,喝形是一种独特的理论与实践方法,通过将山川地形比作各种生动的物象,来判断其风水格局与吉凶祸福。
“老蚌吐珠” 便是其中一种极具特色的风水格局,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一个与之相关的阴宅风水案例。
一、风水格局之妙
此阴宅位于西江流域某地,其风水格局极为独特。玄武龙子龙入首,立巽山乾向,周天 134 度。从水法来看,右水倒旋向左,艮寅水来朝过堂,最后消出丁未方,不见其踪迹。这种水法被称为正生向,在风水理论中是极为上乘的格局。
其地形属于边窝形结作,窝中有护,两边开展,弦棱角分明,中间吐唇起圆顶,宛如一颗巨大的珍珠,这便是 “老蚌吐珠” 这一喝形的由来。来龙行度,父母山开帐转体下脉,且面显官星,寓意着贵气天成。青龙转案,有迎有送,形成了极佳的护卫之势。前朝远案乾峰高大,寅午二峰高耸,使得整个风水格局更具气势。而明堂如圆锅底般润滑,在风水上,明堂圆润平整是聚气藏风的象征,为整个阴宅的风水加分不少。
二、日课选择之精
仙命为甲辰年(1904 年)的女性。在 1996 年进行拾金二次葬,择用农历 1996 年正月廿四午时。其课柱为:丙子年、辛卯月、己酉日、庚午时。这一日课的选择并非随意为之,而是经过风水师精心推算。在风水术中,日课的选择要综合考虑仙命、地形、方位等多种因素,以求达到天时地利人和的完美结合,为阴宅带来吉祥的气场。
三、家族运势之变
此阴宅乃是某省文化厅副厅长的发坟。这位副厅长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学历。在校期间,他仅在某些刊物发表过一些篇幅较短的文章,如同 “豆腐块” 一般,那时的他并未崭露头角。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某市文体局担任一般文员,日常工作多是琐碎的打杂事务,壮志难酬,郁郁不得其志。
然而,在母亲葬于这片 “老蚌吐珠” 的风水宝地之后,他仿佛得到了灵感的眷顾,文思如泉涌。接连完成了两部 30 万字的大部头小说,凭借这两部作品一举成名,随后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成为签约作家。其事业发展更是一路顺遂,最终上调至某省文化厅担任副厅长,直至今日。
仙命有两子四女,厅长为二子。厅长的大哥娶妻山西大同人,原本是煤矿下井工人,在家族运势转变之后,也迎来了人生的转折。他逐步晋升为股长,在 2000 年后更是承包了两个煤矿矿井,积累了巨额财富,身家达 3 亿多元。随着新能源的兴起,他又敏锐地察觉到市场变化,果断转手上岸,投身铁矿砂行业,还拥有一家铸钢厂,其产品大多供应给上海船业,并且出口到中欧多国。
四、风水名师之能
如此显著的家族运势转变,离不开风水师的精妙布局。此例的水法和形局俱佳,皆为上吉,乃是某江湖名师的手笔。在风水堪舆中,能将水法、形局、日课以及仙命等要素完美融合,实非易事。这位名师精准地把握了这片土地的风水脉络,为家族的兴旺奠定了基础。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风水对于家族运势的影响。虽然风水之说在科学上尚未得到完全证实,但其在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承载着古人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深刻理解。无论是出于对传统文化的研究,还是对未知领域的好奇,这样的风水案例都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它让我们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中,停下脚步,重新审视古人的智慧,思考人与自然之间那微妙而神秘的联系。也许,在风水的世界里,还隐藏着更多等待我们去发现和解读的奥秘,它们或许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别样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