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25-01-15 12:19:26
在传统农村生活渐行渐远的今天,那些曾经熟悉的生活场景、习俗,也逐渐变得陌生。
其中,“不怕门前粪,就怕屋后土” 这句俗语,如今很多人将其理解为农村建房的安全问题,觉得屋后有土山就存在土崩和泥石流毁坏房屋的风险。然而,这其实偏离了俗语原本的含义。
事实上,过去农民在建房选址时,对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远超现在。他们不会草率决定,而是长时间、反复地观察地形。
比如,鉴于水往低处流的特性,为避免被洪水和泥石流冲毁,过去农村建房一般不会选在溪边、山谷口(南方称山冲口)。
反观当下,很多人却青睐在这些地方建房,结果遭遇几十年或百年一遇的洪水时,往往损失惨重,此类事例屡见不鲜。
旧时村庄选址还会远离大路,这主要是出于安全考虑。
当时社会动荡,瘟疫流行,远离大路一方面可防控瘟疫传播,另一方面能防范匪患和兵燹。
如今处于和平年代,乡村很多人建房时为图交通便利,选择在公路边建房。
山区民众建房对靠山的安全性尤为关注,他们会远离土质松软、砂石山、悬崖山等地带,并且还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房屋选址测验方法。
比如,把装大米的竹筒埋入地里,通过观察大米是否受潮来判断该地的潮湿程度;用树叶包裹浓香食品埋在地里,以此检测是否有虫子蚂蚁。
总体而言,过去农村民众选址建房时谨小慎微,而现在不少人则较为草率。
由此可见,“不怕门前粪,就怕屋后土” 与屋后是土山并无关联,许多农村房屋后面没有土山或离土山较远,这句俗语同样适用。
其实,这句俗语为了便于记忆,有所简化,原句是 “不怕门前堆粪,就怕屋后堆土”,它反映的是过去农村的一种禁忌习俗。
先来说 “不怕门前粪”。这里的 “粪” 泛指农家肥,尤其是牛栏、猪栏肥。
在水稻产区,过去农家的牛栏、猪栏会特意挖出 60 公分深的池子。
冬春时节用稻草铺垫,晚春到秋天则割来野外的杂草和树叶放入,与牛、猪的粪尿混合,经它们踩踏后形成厩肥,也叫圈肥、栏肥。
实际上,在水稻产区,厩肥以垫栏的草为主,家畜粪尿占比反而次之。
牛栏、猪栏的池子垫料满了后就要清理,但清理出来的垫料不能直接用作肥料,需经过起堆发酵。
而且,非春耕时节除种菜和红薯需少量肥料外,用不了太多。
于是,大家会把清理出的厩肥堆起来,由于牛栏、猪栏的垫料至少每个季度清理一次,厩肥堆就会越堆越高,有的形似坟堆。
过去农村,家家户户都有专门堆厩肥的空地,有的在门前,有的在屋后,有的在房屋旁边。
如此一来,就可能出现自家或别人家的厩肥堆在门前的情况。
在没有化肥的年代,厩肥是粮食生产的主要肥料,关乎一家人的生计,大家都要集肥,且对堆厩肥习以为常,也就没什么禁忌。
况且,厩肥刚清出来时有点臭味,发酵后就没了,加之过去家家户户都养猪牛,常与厩肥打交道,也就不觉得臭了,这便是 “不怕门前粪” 的缘由。
再讲讲 “就怕屋后土”。这里主要指屋后出现的黄土堆,农家对此极为忌讳,认为不吉利,原因有两点。
其一,家里使用黄土后剩余的土,不能堆放在屋后,需及时清理,不能留到下次用。
黄土粘性好,是过去重要的建筑材料,常用于抹墙、砌灶、打火炉(火塘)、打围墙等,尤其是砌灶、打火炉(火塘),每年至少用一次。
生黄土最佳,村里人常去较远的山上或荒地取土,有些人怕麻烦,一次性取很多,用不完就堆在屋后。
土堆大的像成年人的坟,小的像小孩子的坟,民间觉得很不吉利,十分忌讳。实际上,不仅屋后,在庭院中堆土、砂石、砖等,也都是被忌讳的。
其二,屋后堆新坟也被认为不吉利。农村俗语 “不怕门前堆土堆,就怕后面鬼来推”,意思是门前有坟尚可勉强接受,屋后有坟则建房环境不佳。
不过,很多地方的传统习俗是,若屋后坟墓是老坟,比建房历史久远,基于 “先入为君,后到为臣” 的观念,还是能接受的。所以,这里屋后有坟主要指葬新坟。
当然,这些说法并无科学依据,更多是对家人心理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情绪。从民俗学角度看,民间禁忌虽难以用道理阐释,但作为一种传统习俗,还是值得尊重。
好在随着时代发展,民众观念转变,相信这些禁忌的人越来越少,这些习俗也在农村慢慢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