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山赖有牛眠地 千古幽光照翠珉
来源:未知作者:admin2018-10-11 17:52
湖山赖有牛眠地 千古幽光照翠珉
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是匡扶并且中兴东晋王朝的一代名臣。
陶侃父陶丹,曾任三国孙吴扬武将军,晋朝吞并孙吴统一天下,陶丹回到老家鄱阳郡今都昌县十里陶家冲过着平民生活。
陶侃6岁时,父亲陶丹过世,陶母湛氏(243~318)挑起了养家糊口庭训课子的重担。
湛氏家教严谨,《晋书·陶侃母湛氏》中记载的陶母“教子惜阴、截发延宾、缝袖题箴、限酒制约、送子三土、退鲊责儿”的故事也在民间广为流传。
她与孟母、欧母、岳母齐名,一同被尊称为“四大贤母”。
相传,陶侃刚开始在鹤塞做个小差役的时候,非常贫寒,有一次家里来了一位尊贵的客人,是原来在鄱湖与陶侃相识的地方官员,来浔阳城公干,顺道探访陶侃,陶侃没有钱备酒肉接待客人,十分为难。
陶母见状,不动声色,悄悄外出,将自己十分珍惜的一头乌青长发,断然割下来换些银两,很快买回酒肉,帮儿子接待来宾。
到了晚上,家里没有草料喂马,陶母便将自己床上的草席扎碎了帮客人喂马。
这之后,陶侃的这位官员朋友积极在上司面前举荐陶侃,陶侃也逐步提拔做到了浔阳县的官员。
一次快过春节前夕,原来鹤塞的小官员给陶侃送了很多鱼来,陶侃忙吩咐下人赶紧把鱼送回家里孝敬母亲,陶母见儿子派人送回来一大堆鱼,觉得儿子孝顺,心里高兴,口里却说,我一个人在家,哪吃得了那么多鱼,花糟了钱。
下人不知底细,赶忙回答,鱼不是买来的,没花银两,是鹤塞朋友送的。
陶母听了,勃然震怒,对儿子派来送鱼的下人说:你们赶快帮我把鱼拿走,从那拿来,退那里去!给你们老爷说,不把鱼退回去,不要回来过年!
陶侃尚未功成名就,还在浔阳县为官之时,陶母就去世了,享年75岁。陶侃悲痛欲绝,决心择块上等好地来安葬母亲。
可是,身穿丧服的陶侃翻了一座又一座山,却没有找到一块中意的风水宝
一天傍晚,他又来到了湖边。又饥又渴的他捧起湖水猛地喝了一顿。
再抬头时,却见一位老者牵着一条水牛站在他的身旁。
那老者鹤发童颜,仙风道骨。
那水牛毛皮闪亮,叫声浑厚。
陶侃不由向前,向老者诉说了自己的苦闷,老者手拂长须,缓缓启口:“若求葬母之地,可随此牛而去。”言罢,在水牛的身上轻轻一拍。
那牛扬起四蹄,沿着湖岸疾奔而去。
陶侃回头,那老者已消失不见,只有一只硕大的白鹤振翅飞起,须臾便飞进云间。
陶侃喜出望外,连忙朝天跪拜:“多谢仙翁相助!”随后,急速追赶那神牛,追了好一段路程。暮色中,依稀看见那牛伏在湖边。走近了,却是一座小山。陶侃登上山顶放眼一望,茅塞顿开。
但见湖面辽阔,水波滟潋,天空明净,风光旖旎,自知正是仙翁所赐的一块葬母良地。
多日萦绕于心的烦躁顿时荡涤而尽。第二天,陶侃便将母亲葬在此山,并给它取名“牛眠岭”。
陶侃葬母之后,仕途长进,不久便离开了浔阳县,担任起了执掌帅印,一方诸侯的将军。得益于母亲的教诲,陶侃德才兼备,东征西战,屡立战功,威震江南。
陶侃葬母的地方,后人称为“牛眠地”,已经成为风水宝地的代语。
如元·沈梦麟《花溪集》卷三《挽存善周处士》诗:“湖山赖有牛眠地,千古幽光照翠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