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祖先才能保佑你?
来源:于都杨公堪舆风水 黄麟小作者:江西于都杨筠松堪2020-04-13 12:10
祖先,我们也称为“家先”,多数人可能都经历或听说过因家先作祟而引起的各种诡异之事,也有人认为家先会惩戒后世纯属无稽之谈,其实翻检历代道书文献就会发现:家先与阳世眷属之间其实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
我们每个人都与“家先”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后人的品行善恶会对“家先”造成重大影响。这也是为什么历代道书反复强调“一人作恶、殃及先祖”。《洞真上清青要紫书金根众经》载:“轻泄非真,罚以神兵,长役幽泉,七祖受累,万劫不原。”《无上秘要》云:“凡经师之受盟物,当施散于寒穷,救贫病之急厄,拯山川之饿夫,营神灵之公用,若私割以自赡,贪溢以为利者,则经师之七祖受长考于地狱,身入风刀。”《周易参同契发挥》卷四:“金丹大道……遇人不传失天道,妄传非人泄天宝。传得其人身有功,妄传七祖受冥考。”这些经典里都提到了,子孙有过错,会祸及祖先会在冥界受罚,这些不当行为包括私贪盟物、妄传真经等,均为道门科律之大忌。
一人有功德而惠泽宗族,这种说法在历代道书中屡见不鲜。具体说来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先世有功,阴功垂泽惠及后嗣;二是一人修道有成,可令神祇免除冥境中先祖劳役之苦。前种情况多见于魏晋六朝道经中,如《真诰》卷十二〈稽神枢第二〉:“……子七世祖父许肇、字子阿者,有赈死之仁,拯饥之德,故令云荫流后,阴功垂泽。”后种情况则多见载于唐宋道经中,如《灵宝领教济度金书》记载:若能慕道行章奏之法可“绝三灾九厄于阳华,超九祖七玄于阴沉。”由此可见,这里已由先祖对后嗣的恩泽逐渐转为后嗣对先祖的追荐,凸显了修行的重要性。
此外,古代文献中还记载了有关死而复生的有趣案例,有些人在阴世中走了一圈又侥幸复活,究其原因多系先亡亲人(如父兄之辈)援救,才得返阳世。这说明,在古人的观念中,即使在阴森的冥界也有剪不断的亲情。据《汉书·五行志》载,平帝元始元年二月,有个叫赵春的女子病死,死后的第六天,竟然从棺材里出来,说是见到了死去的父亲,父亲说她年纪太小现在还不该死,赖亡亲援手,得以重返阳世。此外,冥界中的亲情关爱,还体现在“家先鬼”替冤死的亲人讨还公道上,《冤魂志》中〈梁武帝〉篇谈到梁开国皇帝武帝萧衍亡魂托梦故吏虞涉,让他警告陈公(霸先)切勿篡杀其孙敬帝萧方智,试图挽救危难中的萧氏梁朝。与前述亲情相护的说法相反,史籍及道经中也有宗亲悖目、赴阴世控诉的情况。《真诰》卷八〈甄命授第四〉云:“小君说言:……周马头在水官讼其婿,引理甚苦。”这里是说,周马头与女婿有过节,于是死后到阴间向执掌生人罪过的“水官”投诉。《冤魂志》也有死去的父亲因愤恨儿子怯懦贪财、纵容恶邻,而亲手将儿子勾魂索命的记载。此外,《唐太宗入冥记》也谈到唐太宗因玄武门兵变、杀害同胞兄弟建成、元吉,二人死后控诉,阎罗王令召太宗生魂入地狱责考。由此可见,“家先”也有善恶良莠之分,既可护佑后人,也能为祸殃及后嗣,此外,还有另一种情况:“家先”鉴于亲情、召子孙赴冥界相聚,却最终导致了家人死亡。此种虽用意虽好,然而结果却始料未及。既然“家先”有可能会导致灾厄 ,那么阳人就必须采取措施加以禳解 ,典籍中也谈及了相关的解决办法,此篇暂不赘述,我们与祖先虽人鬼殊途,却因血脉相承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修行人来说,更应明白其中的承负关系,修缮自身,为善去恶,方可阴安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