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风水故事 >

国有太庙,族有宗祠:祭祀祖先为何成为国人世

来源:杨公堪舆古风水研究学院作者:黄麟堪舆风水2020-12-01 19:11

国有太庙,族有宗祠:祭祀祖先为何成为国人世代相传的风俗信仰?

来源网络 祖源文化传播

1.png

黄帝拜祖大典

2.png

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的“根”

记得小时候回老家,一脸懵懂的自己曾被家长按在祠堂的供桌下,对着一堆叫“祖宗”的木牌子好一通磕头如捣蒜。

由此,对这些供桌上叫做“老祖宗”的木牌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原来自己就是这些刻着同姓不同名木牌主人的后代。

随后,大人们一个个恭敬、严肃地参加盛大的祭祖场面,五花八门、形形色色的贡品,都给稚嫩的童年留下了深刻印象。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中的寥寥八个字,彰显出祭祀祖先在古人心目中的非凡地位。

而著名诗人陆游的名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则表明随着祭祖文化的长足发展,祭祖观念也逐步深入人心。

纵观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人们不难发现,源远流长的祭祖文化犹如一条跨越数千年的“历史红线”,早已贯穿、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军事、人文、法律以及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中国的祭祖文化由来已久,最早源于史前的原始社会。

祭祖,是祖先崇拜而产生的一种纪念先人的庄严仪式。是鬼神崇拜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祖先崇拜与鬼神崇拜不同在于,祖先崇拜有长期的固定膜拜对象,且与崇拜者有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

单单从“祭祖”二字的产生背景上看,就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

祭,《说文解字》释为“祭祀也,从示,以手持肉。”古人认为奉献鲜肉是对先祖的敬意,祭则是左手持滴血的鲜肉。

“祖,始庙也,从示,且声。” 示指先人,“且”本形为男根,引申义为“增加人口”“增加力量”。

史前人们尊崇祖先的亡灵,定期举行祭祀,认为祖先亡灵会保佑子孙后代,赐予他们幸福。

在原始社会中,因为氏族和部落由于都有一个祖先,祭祖还蕴含着教化思想、发挥着凝聚人心的重要作用。

不过,在当时混沌初开、文明肇始的人类社会初级阶段,祭祀祖先难免掺杂着一股血腥的史前味道。

  • 人牲

在殷商人的认识中,祖先不仅是恩赐后人血脉之躯的先人,而且还是死后经常制造各种灾祸令人恐怖的亡灵。

为了祈福求吉,防止亡灵鬼魂作祟,殷商人经常举行祭祀活动,通过奉献“牺牲”的方式取悦祖先等神灵保佑。

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表明,殷商人对自上甲以来的祖先进行了大量频繁的祭祀活动。

殷人的祭祖活动更多会用人祭(用活人献祭先祖),手段可谓残忍,如砍头、活埋、焚烧、肢解,甚至把他们剁为肉泥等。

考古发现,在安阳殷墟的宫殿宗庙区大小分布着2000多座祭祀坑,在这些历任商王祭祀的坑中埋有大量人牲(奴隶、战俘),总人数在万人以上。

甲骨文献表明, 在彼时祭祀占卜盛行的年代,每战必祭祀(必占卜),战要祈胜,胜要谢恩。

如此反复的祭祖(祭祀)活动成为国家政治军事生活中,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3.png

殷墟遗址的祭祀坑

据统计, 大规模开疆拓土,不断对周边鬼方、蜀方等方国发动战争的武丁时代,其甲骨卜辞中竟有一千多条关于人祭的占卜,用人牲数达九千人之多,其中最多的一次用了五百人(多为战俘和奴隶)。

“癸丑卜, 贞,五百〔僕用〕,旬壬戌侑用僕〔百〕。(《甲骨文合集》562正)”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商都朝歌被周武王攻占后,末代商王“纣”的人头被砍下,挂在旗杆上,成了武王祭拜先祖、传递胜利喜讯的“人牲”祭品。

“甲子日,纣兵败。纣走,入登鹿台,衣其宝玉衣,赴火而死。周武王遂斩纣头,县之白旗(《史记·殷本纪第三》)。”

  • “人头碗”

人头碗是史前丛林时代征服者的象征,失败者的头颅就成了胜利者祭祀用的酒杯(祭器)。

以人头碗做祭器的现象,最具震撼的场景出现在距今约4千年的邯郸润沟遗址中,一次性挖出了9个人头碗,这是一种被精心摆放过的祭祀场面,人头碗中还盛有食物。研究表明,这些史前人头碗居然是人被活活砍杀后取来制成的。

人头碗陋俗在匈奴等草原游牧民族生活中作为祭器曾长期存在。南宋理宗的头颅就曾被元朝在江南地区的宗教总管杨琏真迦以战胜者的姿态残忍锯下,带回元大都镶银涂漆,制成令人毛骨悚然的盛酒器具(“人头碗”)。

4.png

三星堆遗址祭祀坑出图的贴金青铜面具

周代开始,祭祖仪式中原始社会浓厚的祖先崇拜宗教色彩开始淡化,国家统治的政治味道则大大增强。

周王认为自己是“天子”(上天儿子),代天治理天下,“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是所谓的“大宗”,同姓诸侯为“小宗”。这种宗法关系更直接体现在宗庙的设置上:

“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祭于寝(《礼记·王制》)。”

“天子七庙”是指周天子的父、祖、曾祖、高祖之四亲庙,高祖的父亲和祖父之二桃庙,以及其始祖后稷之庙;诸侯、大夫以下依次递减,到了庶民百姓这一阶层,不能设立祖宗之庙,只可在寝室中设置祖宗的牌位。

周王通过礼制严格限制不同身份阶层的庙数差异,从而达到维护周王朝金字塔般的森严社会等级制度。

三千多年的古人,早已把祭祀祖先与军事战争,看成维护王朝统治一等一的首要国家大事。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在祭祖观中更多地融入了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等以德治国的观念,将祭祖文化提升到一个新高,成为两千多年来封建统治阶层遵循的不二法宝。

“慎终追远,民德归附(《论语·学而》)。”

5.png

孔子的思想影响深远

到了 “废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汉代,大儒们找到了中国人祭祖的本源——孝。

将孝道思想与祭祖仪式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以家族伦理为中心,逐步推向社会、政治伦理的孝文化。

魏晋之后,佛教思想传入民间,成为百姓喜闻乐见的本土文化,祭祖思想也融入其中,形成了以祭祖文化为基本思想的“三教合一”的传统文化主流。

先秦至隋唐时期,由于深受“礼不下庶人(孔子)”思想的影响,祭祖成为王公贵族的特权、划分社会等级的重要标志,平民百姓的祭祖行为一直被排除在国家礼制范畴之外,只能以民间习俗的方式在各地延续。

一直到了科举制度大行其道、士庶阶层、社会结构被打破的宋代,祭祖作为皇家贵族阶层特权的垄断局面才被彻底打破。从此,社会各基层都可以共享重大祭祖这一文化盛事。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宋代的理学家朱熹对秦汉以来的祭祖礼仪进行了精简,推出了《家礼》,按照祭祀事件、地点、人物、器物、礼仪五个方面制定了“五礼”规制,即通礼、冠礼、婚礼、丧礼和祭礼。

6.png

新人结婚祭拜祖先的仪式

到了历经元末多年战乱的明代,统治阶层更加意识到,可以通过传统的祭祖文化达到人心归化、国家长治久安的目的。

公元1373年(明洪武六年),朝廷明文规定,公侯品级的官员可以在居室的东面修建祠屋三间,以祭祀高、曾、祖、考。

到了明朝中叶,才正式允许庶民修建祠堂,从此,立庙者得以世代奉祀,随着人口的快速繁衍,祭祀历代列祖列宗的宗族祠堂就在中华大地上蔓延开来,以至于出现了“家必有谱,族必有祠”的兴盛局面。

“今之得立庙者为世世奉祀之祖,而不迁焉(明史·志·卷二十七)。”

祭祖的文化影响如此深远,以至于今天祭拜中华人文始祖轩辕皇帝,俨然成为弘扬民族文化、凝聚民族情感的国家盛典,而在许多地方的结婚仪式上,新人要祭拜告慰先祖,求得庇佑和幸福,演化成口口相传的民间风俗。

7.png

祠堂祭祖的场景

从某种意义上讲,祭祖文化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和根”、“本与魂”。

祭祖活动在周代就已形成礼制,为后世的祭祖活动树立了典范,历经千百年而不衰。

秦汉时期,墓祭(坟前祭拜祖先)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仪风俗活动,《汉书·严延年传》记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

到了中国文化繁荣昌盛的黄金时代——宋朝,祭祖文化得到了长足发展,祭祖观念深入人心。普天同祭,人人参与,就是这一时期人们祭祖场景的最好写照。

高翥(南宋)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明清之后,民间祭祖有了更详细的规制。岁时节日、人生礼仪、生活大事等各个方面,人们都得祭拜祖先。祭祖俨然成为全体家族成员走好未来人生之路的重要精神支柱。

譬如在有“中原古代文化标本”美誉的潮汕地区,元旦拜祖先,新正送祖先,新正拜祖坟,四仲月祀祖先,清明祀祖先,中元祀祖先,做年祀祖先,高曾祖妣忌日祀祖先,考妣忌日祀祖先,每常祀祖先,生日祀祖先,生子祀祖先,冠礼拜祖先,婚礼拜祖先,嫁女辞祖先,腊月二十四接祖先,除夕夜祀祖先等等名目繁多、祭祀频频的“拜老爷”活动,怎是一个把民间的祭祖文化演绎得淋漓尽致来形容。

8.png

潮汕地区的祠堂比比皆是,成为一景

祭祖文化甚至无形间造就了名闻遐迩、大快朵颐的潮汕美食(潮州菜)。

据考证,潮州菜有相当一部分来自祭祖贡品的演化和改进。

梳理传统历史脉络,祭祖文化不仅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历朝历代宗庙制度赖以产生和延续下去的基础,而作为以宗庙、礼乐、汉字为三大特征的中国传统文化,都是祭祖崇拜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从这种意义上讲,祭祖文化就是中华文化的“源和根、本和魂。”

“ 礼有三本:天地者,性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焉生?无先祖焉出?无君师焉治?三者偏亡,无安之人。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宗事先祖,而宠君师,是礼之三本也(《大戴礼记》)。”

对普通百姓而言,认祖归宗,光宗耀祖,常常是一个家族的大事,个人职业生涯的无上荣耀,并深刻影响着社会道德的流变。

时至今日,不论是“光宗耀祖、认祖归宗”等人们耳熟能详、数量众多与祭祖有关的成语;还是“国有太庙,族有宗祠,家有祖龛”,这些华夏大地上随处可见之祭祖场所、祭祖元素符号,无一不雄辩地折射出,祭祖文化俨然成为国人世代传承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根深蒂固的风俗习惯和意识信仰。

毫不夸张地讲,深刻影响到中国政治、军事、生活等多个角落的祭祖文化,堪称解读华夏五千年文明密码的一把“金钥匙”,引发了越来越多读者的浓厚兴趣。

9.png

中华人文始祖皇帝文明肇造的壁画

10.png

祠堂里的祖先牌位

11.png

许多年后,假如有人问我,当年你为社会做过的贡献是什么?我会说:我传播了很多充满人性、良知、散发着正义光芒的文字,我拒绝了与邪恶同污合流。

——这句话,据说是柴静说的,无从考证,但说得好!



您还可以浏览

栏目导航

热门推荐

预测须知

    黄麟堪舆风水善用梅花易术及六爻预测术为求测者进行预测,有时候不用起卦,只看外应就能即问即答,铁口直断,而且精准无比。但由于预测师也是人而不是神,时有出错,在所难免,所以,预测结果仅供参考。如需预测,务请了解以下几点,以期心诚则灵之效。
1、不诚不占 没有强烈的意念和诚恳的态度,占卦是不灵验的。
2、可以自己摇卦,也可在电话中让卦师摇卦。如自己摇卦,须遵循卦师的指导。
3、不要随便改变自己的意念。比如,在路上想着让卦师预测某事,而到了卦师处,又改变主意,让卦师测另一件事。而最先摇出的卦往往是对应最先想到的事情。
      在某些情况下,往往不用摇卦,卦师根据外应(即周边情形之变化)也可以预测。预测案例中就有不少外应预测之实例。   

温馨提示

   本站所列风水案例中,即便浏览者认为自己的房间或办公室等格局及布置与某些案例相近似,甚至是一模一样,但也千万不要盲目模仿!
因行业惯例及学术机密等原因,案例中未能明示某些重要条件,比如方向等。所以案例中的调整方法只是针对特定的个案有效,并不具有普遍适用性,请阅者谅解。   

在线报名

姓名
Q Q
手机
地址
留言
 

本站关键词:阳宅 阴宅 坟墓 择日 择婚 关煞

地址:黄麟堪舆风水 (黄麟中心卫生院食堂对面)

杨公堪舆古风水研究 黄麟堪舆风水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官方网址: www.ydygfs.com

站点地图

手机扫描二维码
与大师直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