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地师的出游方式
来源:于都杨公风水 黄麟小博士作者:江西于都杨公风水2019-02-20 22:03
古代地师的出游方式
地理师一旦深入钻研地理,形成技能,只要有条件,往往会期望云游四方,阅山川奇观,观造化玄妙,审祸福凶吉。
或自有所心得,“实践出真知”;或指人迷津,助积功德;
或以之为营生之业,维持生计……尤其到了宋代后,明、清、民国时期,风水术大行于世,常有大批的地理师游于四方。
概括起来,大致可分几种情况:
一类,是朝廷派出的“国师”级人物,食傣禄,身携官方印文甚至密旨,有目的地定期或随时游行天下州县。
他们一般是身怀绝技、道行高深的“大内高手”,多怀有特殊使命:
一、有的专门去查访潜在的可能发皇之地,在本朝气数未尽之前,一般不会允许这样的地方随便发挥作用而对本朝造成威胁。如察觉有人敢随便启用这样的地方,那些“善望气”的钦差密使就有可能到来,施计用术破坏之。如最常见的掘墓、断脉等法(这一招早在秦始皇时就对“五百年后出王者”的金陵即今南京动用过了)。当然,一则中国太广大,防不胜防,二则这些高人多知“天命不可违”之理,在天数注定该有新皇出现时,也会罢手的。
二、有的专门访查朝廷大臣(如当朝重臣、新科状元、进士等)的家居祖地风水,既不容许其风水超过皇家,也可为皇帝用人提供些参考意见。
三、为各地一些官府、寺庙、官办学校等“公共设施”尽量择善址,以发挥正善效应,护国安民。
四、“替天行道”。如有目标地选择一些山川地貌好、正气充郁的州县,踏访遍勘,观点吉穴,然后以秘记(钤记)、留题等形式流传下来。
这些秘本:
一是归存官府密档(如唐代杨救贫即是从宫廷密档中弄到许多秘而不宣的风水秘本,逃出后传布民间,而被尊为一代“地仙”).
二是适当以手抄本形式流传于当地民间。目的是一方面可为当朝以“风水”的独特方式多育出一些人才,护国安邦,同时也可为世间多开发些钟灵之气,旺我大中华人才,是一种另类的人才开发计划。这就不仅是为本朝服务而已,也是为千年百世添福,替天行道,国师们也自然在此过程中获得一种“修功积德”的果报。据本人所知,广西境内多个州县在明、清时期,就有经朝廷派出的国师踏勘后留下的秘记、留题等传于民间。如宜州府一些老辈及行内人中,就传有如此手抄本(且不止一个版本),小道曾有幸见识过其中一本,题头云:大清乾隆年间,有柴、唐二国师游宜州,留下宜州封土钤记……其内容,分地穴逐一介绍,有详有略,包括地理位置、来龙去脉、坐穴、前后左右峦头、明堂坐向、来去水口、断发福文武或富贵程度、年限时间、什么人家适用等等。当然,一般写得很巧妙,非行内人看不懂,行内人领悟了若非有福相受之人也不能随便启用(尤其是大地),或想用也不一定灵效。
题记中特别反复强调“福地还须福人来,方可得见也”,或“有福(积善)之家方可下,为恶的人难说话”;中小之地则罢了,对于大地,则有的一再声言:此地有鬼神镇守,甚至“天神常拥护,须应天常数”,显得颇神秘。
这些人物,一般到地方后,只要出示官文印鉴,地方官员就要接待,并予保密,就如同今天的国安局人员出行。其实,大名鼎鼎的徐霞客,就是以此种官方特派员身份出游的,只不过其重点不是查风水,而是对各地作地理环境考察。
二类,是一些“大师”级地师修道有成,以私人身份出游天下,如“剑侠”之仗剑纵横于江湖。
这类地师以悠游为乐趣,不愁生计。囊中羞涩时,略一出手,展示点绝活,比如遇着福主,点上一穴,即能保福禄滚滚,主家自然感恩,馈赠丰厚;或行至一地,高谈阔论,语惊四座,指人风水休咎,毫发不爽,众人叹服,自甘愿供养、侍奉之,或从之而学;他们兴趣来时,一时“技痒”,也常点上一些“名地”,悬示后人,让一方人们津津乐道千百年;或传下些“秘记”、“钤记”,留下福地待福人,让人猜谜去,猜中而有福者受之;或不时悲天悯人,用些“救贫”手段,济世救人,积累功德……
自古来这类大师不少,如宋代著名的“地仙”赖文俊,酷好相地术,弃官不当,自号布衣子,浪迹江湖,留下许多风水传奇故事,并总结经验,撰成风水著作传世,还在江南从福建至两广等地留下不少“风水秘记”。如在广西留有“都峤山金斗赋”,令当地人至今还念念不忘。后人把他誉为一代地理宗师,乃至“寻龙剑侠”,颇有点象武当派的“张三丰”。
三类,是常见的民间“阴阳先生”、“风水师傅”。
有的为了爱好、乐趣出游;有的受人之邀请;
有的为谋生出游。其间水平参差不一,鱼龙混杂。
有的有真功夫,或闻名一方、一时,甚至身藏不露;
有的“半桶水”,边学边行;
有的则无甚真才实学,或只懂诌些地理术语,到处炫耀,甚至招摇撞骗。
一般人家,有经济条件又想凭风水有所发迹的,遇着好的地师且经鉴定有真功夫的,也愿意接待、供养,而附近又有福地,地师看主家诚心且有福份的,也可能会点上好穴,作为报答。
很多地方因此形成长年供养地师的习俗。如有名的安徽南部古村落宏村,是当地汪氏家族礼聘名地师专门细致观形察脉达数年后,精心策划、指导该村按“牛形”布局风水,兴旺了数百年。若遇着一般平常地师,拿拿吉日、帮布置一下阴阳宅,还是可以的。怕的是碰着某些无才而又充 “师傅”,靠唬人过日子的,若主家懂点门道能识人的还好,若懵懂无知,听其胡诌,也有不幸发迹不成,反招灾咎的,因此最宜慎重。
值得注意的是,真正职业化的地师在点不点真地与人之上,往往多有讲究。道行高的地师,要点一些中小之地与人,就如探囊取物一般;而道行相对浅一些的地师,点真地与人则要权衡再三:主家是否有福消受?是否会伤着地师自己?(据一种神秘说法,许多真地有神秘力量守护,只不过一般人看之不见而已,要用须有能力和功德,不只是地师说给人就随便给人的)……有的可能因此会略耍花招,故意让穴点偏或立偏方向;也有的可能对主家感恩,在要求主家答应发迹后包养其一辈子才肯点出真地。这种故事在旧时民间很常见。
不过,应该说,旧时除了少部分地师会致富甚至自找福地自家发迹外,相当多数是属于走到哪吃到哪,“江湖一把伞,有吃没有攒”的状况。而若能在经年累月的观研地理中参悟天地玄妙之道,视之为一种修行,而悟入真境者,那将是地师中的上乘者,即所谓的“地仙”了。
一些有良好师传的地师,往往都会带有自己的一套“家事”、“把式”:如一般都有好的罗盘、择日课的历书、“百中经”等。旧时地师多还喜欢随身带一只布袋,,内装白米,上山时将袋打开,将白米摊平,即是最好的摆放罗盘的“水平仪”,既吉利,又任凭山坡怎么陡都不要紧了;下山时若得主家赠与白米为酬,米袋又可派上用场;若游方途中一时找不到人家礼聘,则所带白米就可成为资行干粮。
并带有系着铜钱的长线,作为测向标线用。一些地方如广西一带,部分常出门的地师还有会些秘法、符咒之术的,防身自护,如若遇着毒虫歹人,用以吓跑、制服之,或化灾解厄。如传闻中的“千斤法”,法施于人,可令其目瞠口呆,半晌动弹不得,颇有些神功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