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祥一生戎马,以治军严、善练兵著称,挥师南征北战,功成反帝;
力主国共合作,积极反蒋;生活俭朴,治军严明,人称“布衣将军”,结局却令人扼腕。
这种独特的人生,与祖上的风水有什么联系吗?
渴龙奔湖 碾盘旁结
冯玉祥祖居,位于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区夏阁镇竹柯村,坐癸向丁。
1936年,冯玉祥回老家隐居时,购买堂兄旧屋,在祖居前建起两栋房屋,遂成三进。三栋房子朝向一致,前后相连,南北错落,不在一条轴线上。
冯氏祖地龙脉,酝酿、源起于南京浦口区西部山地。顺延原有走势,山脉溯江而上,只是形态稍作改变,并非受长江主导,傍水同行,而是逐渐转入内地,另有所图。促使龙脉出现这一变化的,是宽达700多平方公里的巢湖。像鸟巢一样向东北开口的巢湖,有力地吸引着龙脉向西南奔跃前行。冯氏祖地龙脉,置身于条形隆起的山脉之中。犹如大军开拔一样,动感十足的五、六条山脉,像一路路纵队,千军万马簇拥着中军主将自东北往西南呼啸而下,锐不可挡。值得注意的是,龙脉至含山县西部约7公里处,出现一个典型的“V”形回旋,完成转折后,再蓄势重起,继续按原定方向前进。
进至巢湖东北角,连起双子尖山、青龙尖至圆山、碾盘山,山势狰狞高峻,欲去还回,宛如开张双爪、趴伏待机的巨龙,驻扎下来,渴而饮泉。
北部起始阶段和五、六路大军奔行于平原丘陵上,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冯玉祥军中初露头角、崛起、叱咤风云的历程;龙脉南行将至结作时出现的“V”形转折,人们很容易与冯玉祥回师北京,反戈一击,将清帝逐出京城联系起来。如果说,反袁、驱张、反蒋在冯玉祥的一生中尚不足以证其光辉的话,那么,“V”形反转引出的惊人之举,则建大功于中华民族,彪炳千古。青龙尖,是其后逐步融聚而崛起的重要关节点,又为祖山。与名字一样,该山高而尖,为火星,于祖居左后方艮位七、八公里处挺立,光照一方。青龙尖南下,有操兵塘,接试刀山、碾盘山、大尖山、岠嶂山、长腰山、凤凰山。碾盘山,又称万家山,状如碾盘。碾盘山北,有圆山相接。位于祖居左方巽位的圆山,高128米。从祖居东望,两山恰似一艘起锚将发的舰船。圆山一脉悄然西出,一线相透,穿田而过,冯氏祖居东南距碾盘山千米之外面巢湖而建。位于扬子江断裂破碎带以西的冯氏祖居,旁落闪结之形甚为明显,避来龙嶙峋山峰锋芒,得巽、巳、丙位碾盘山、圆山连金之武贵,前对耸秀翔舞之湖、山,后承渐次包裹高岗,趋吉避凶,遂告大成。九峰横列 贵应连连
从龙脉形态看,冯氏祖居得龙脉之精髓,不改大势,竞一脉相承之功,结渴龙奔湖穴无疑。但令人奇怪的是,冯氏祖居却远离巢湖10余公里而建。奔湖未至、不见湖水的冯氏祖居,是否建不得位,当在湖岸之处择地呢?风水术认为,凡奔泉湖饮水之形,多不至水边,而结于离水一定距离上的气堂。这是因为,龙渴而饮水,奔而气盛,故取气堂。是否结穴,以前砂证之,非以水远近而定,此万变不离其宗之理。诚然,泉塘边上亦非一概不可迁穴,只是泉塘之上,龙脉多数不下。前砂不正,朝应不真,取穴就难成气候。龙脉侧闪旁结是否成立,主要看朝应。朝应定穴、十道天心证穴作为重要穴法之一,尤其适用于冯氏祖居的情况。祖居百米开外,一冈如印,作为案山置于前。右侧山势低矮缓和,乾兑两卦丘岗连绵,呈金水连绵之势,由后而前向巢湖方向延伸。右前,巢湖东北,有青苔山、龟山等峰,形似案台的平顶山端置祖居前方,一峰居中,连带左右各四座滚圆的山峰,九峰横列,如将军屯兵,似列阵揖拜,是为朝山,极为难得。冯氏祖居,朝、案二山俱备,贵应连连。不随汹涌直露的山脉南下尽结,突然抽身旁出面向另一番天地,褪去煞气,出老为嫩,采用旁落闪结穴法,兼得健旺的龙力和秀美的明堂、朝案,这正是冯氏祖居结作的巧妙之处。巢湖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北、东、南三方环以峰圆坡缓的残蚀山丘,分散峙立,主要有狼窝山、皇甫山、黄山、银屏山等,海拔为300米左右。巢湖以南,为银屏山地。冯氏祖居北面,黄山横亘于后,一列南北纵向山列在西部充当侧翼屏障;东南,凤凰山远侍,旗鼓对应,素有“鼓响、旗摇、凤点头”之称,重重兵将面向长江驻扎;南及西,巢湖广布横列,宛如鸟巢般从西南向祖居弯环;过巢湖,银屏山地如大军屯集,方圆百里连绵远朝,隔湖朝揖。祖居北面不远处,冯氏祖坟集葬于夏阁镇锦龙村锦龙冈上,坐子向午,正靠黄山,是一块上佳的风水宝地。从冯氏祖坟看,黄山俨然是一把张开的巨伞,经水库脱卸后穿田过峡约 10公里,隐隐隆隆而来,正直落脉结穴。穴前近处丘岗起伏,远处山冈连绵。巽位金星起峰,辰、巳绵延,艮位圆峰于左后侍,与右方庚、酉、辛马山、狮山对峙护卫。冯氏阴坟阳宅,一北一南,相隔10余里,左倚百里来龙,右傍夏阁、柘皋二河,遥靠黄山,面对巢湖,相辅相成。从两者的关系看,祖坟是基础,祖居是关键。有了祖坟的荫生,只要机缘结合,冯氏必当贵显;祖居是庇佑冯氏发迹的直接因素,屋宅一经建成,百年基业从此起。将军试刀 马困南山
“前呼后拥,定为贵冑之儿”。冯氏祖地龙脉的行止,体现了与国民党一级上将相匹配的尊贵与荣耀。长江自西南而东北,对这条南下山龙形成对进,从另一侧面增加了龙脉的风水分数。气势磅礴的龙脉,行极畅旺,止之有度,聚结之际防护周密,排兵布阵井然有序,颇具大将风范。14岁从军的冯玉祥,一生戎马。然作为其尚武之证,不在上述之砂,而主要在于龙身所带的“刀”上。祖居左面乙位的试刀山,当地人名为“关公试刀”。传说为关公当年在此试刀所遗,故谓之“试刀山”,是颇值一提的风水贵证。祖居前朝,已有屯军武应;此“刀”出现,更是百试不爽的武将之证。慕青龙气势,一般人或认为祖居左比右好。但事实上,冯玉祥父亲在四兄弟中居第二,长兄20多岁早逝,未婚无后。冯玉祥兄弟二人,大哥无甚出息。长子不吉,两代如此。这种状况,与祖居左脉汹涌、拖刀带煞、来龙凶猛有关。另外,巢湖北行,祖居东南第二条山列中,一马面西北昂首长啸,隔碾盘山遥对祖居。马困南山,与主人关山重隔,无奈引颈北顾,唯有望山兴叹。此马非龙身所带,未成赶马之状,近无旗鼓它山应之,独马难成气候,孤掌难鸣。与此相合的是,中原大战后冯玉祥曾图再举,但为蒋介石武力所逼,未能如愿。抗日战争期间,冯虚功实做,辗转各地呼吁抗战,抨击内战、独裁,喊出了“还我河山”的时代最强音,表达了强烈的报国之心和满腔的爱国热情,国人深切地感受到这位著名将领壮志未酬的忧愤。
冯氏一生大起大落,与风水相关之处,还体现在龙脉将至祖居时的三度回环上。祖居侧后,先是艮位青龙尖山,为火耀于侧后,有低山延伸至祖居后方,高丘虽然未能横枕而过,但亦成包抄之势;二是试刀山刀把、刀柄中,一脉飞出;三是形如舰船船头的圆山一脉中透,穿田而至。来龙对祖居的三次顾盼,风水意义迥然不同。前两次为护为包裹,最后为圆山透脉结作。两次面向祖居的环卫包抄,虽没有尖刻直射,但回旋幅度不够,对祖居无法形成实质支撑。横龙结作的冯氏祖居,此为最大的风水缺陷。祖居周边地势,强化了这种预示,给吉中藏凶的祖居提供了“凶”的注脚。处在洼地中间,四周为高的祖居,坐北朝南,表现出仰高而结的特点。右有一梨形长塘,达10多亩地之广。右前案山,呈向祖居倾倒之势。远有山丘侧靠、近有高垄、水塘护卫的祖居,势成低洼,藏风聚气,于财丁有利,但水、火相战无情,祸患未除,危急关头往往无法自拔,欲救无门,命运之船唯有沉没。冯氏祖上阴阳二宅皆美,所主之人结局却令人痛惜,风水根源何在?以龙脉的生动形象和气势而言,冯氏祖地龙脉实具王者风范。可惜的是,龙身先天不足,后靠有欠,难以为继;唯我独尊,翼侧护靠乏力,来龙奔腾南下时,右路虽有跟进,但不够贴切,只是补了空虚;左侧零碎空缺,无法连接成纵向的护从。这种不足,与帝王出阵的特大阵仗相比,关键时刻会呈现出英雄气短,后继无力的局面。龙身雄昂直露,表明龙脉正气凛然。如同冯氏高大的身躯一样,让人体会到民族的脊梁。祖居前后黄山、银屏山的圆润周正、体大面广,实为金星威武,代表了所主之人的敦厚牢实。游弋于平原丘陵上的这条骄龙,奔向巢湖是那样的决然迅猛,饥渴难耐,但尽管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还是只到达巢湖的东北角,望水兴叹。而祖居周边的田塘之水,对于这条绵延百里的饥渴巨龙而言,宛如杯水车薪。远离巢湖,并不影响龙脉的结作,但缺水却是山边闪结的冯氏祖地的特点,也是这片土地的实际写照。龙脉的真切与贵耀,是造就冯氏辉煌之本;然龙身不足和结作上的矛盾,则是铸成冯氏结局的根本原因。奔湖之龙,饥渴难耐,即使航行大海,波涛汹涌,自身也还是缺水。无法两全的风水暗示,最后竟主宰了冯氏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