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来龙只看到头一节,入首尤为重要!又千里来龙,只看到头一节。
讲到“龙入首”,诸说不一,也争论不休!各家有各家说词,各传承有各传承之区别,这话题无论在网上,还是在面对面前都是描述不同,有时争的面红耳赤,有时相互谩骂!有的大打出手。【记在有一次,在朋友店喝茶聊天,当天来了几伙不同风水师,起初还好一起聊聊普遍性学术相安无事,不知咋得聊起(龙入首)这话题两人有不同论述,各说对方是错的,这样那风水会害人,…………两人越争越激动!高某称自己赖公第几十代做人,何错之有?廖某称自已杨公第三十八代嫡传,一直此用,从未失手!…………两人谁都不服谁,争的相互谩骂,都说对方未入门,害人不浅!…………相互拍桌子,大打出手,干起来了,还好众人力劝,强拿开双方,弄的不欢而散,又各到那都说对方不是,最终成了仇人!】
那底何为“龙入首”?
①有人解释:什么是龙入首呢?千里来龙,在快结穴时,先束气过峡,忽然耸起山体,准备结穴,此段从父母山出脉到穴星山入脉这段束气距离就是龙入首。(本人认为此解释比较正确。)
②也有人说:站在化生脑顶处放置罗盘,和穴星顶连一直线,即为龙入首。(本人认为此论不妥。)
③也有之说:穴位的后靠山叫元武顶,再后边就是父母山,父母山的出脉叫入首出脉处,来龙入首的五行就是测父母山的出脉处,看是何度,也就看是二十四山何字。来龙的五行属性以天盘双山五行为准。乾亥为木龙,壬子为水龙,癸丑为金龙,艮寅为火龙,甲卯为木龙。即乾亥、甲卯、丁未为木龙,艮寅、丙午、辛戌为火龙,巽巳、庚酉、癸丑为金龙,坤申、壬子、乙辰为水龙。
所谓“来龙入首”,就是指龙从父母山到穴位这一段的走向。测量来龙入首的目的,是为了分辨来龙的五行属性。(本人认为:此论格龙之法是对的,但以双山五行定是什么来龙不合杨公经旨。)
④还有:杨公古法风水和三合派地理五诀使用地师们是在穴场(也就是选好或待定的墓穴处)处下罗盘,看穴星顶在自己的什么方位(杨公古法用地盘七十二龙格龙,而三合派用地盘二十四山格龙)。(本人认为门派不同,使用之法有所不同,余早已说过三合之伪术,所以早以弃之。)
⑤还有一种说法是站在在穴星顶上,下盘看过峡束气处在哪一方(用地盘二十四山)。(本人不敢苟同此用法。)
⑥也有认为:测入首,是站在穴星后过峡束气处测来龙的开始发脉处!记住,是开始发脉处,不是山顶!(本人认为合正理。)
⑦测来龙入首是在穴所在的山的后面,过峡束气连接的位置下罗盘,对着后面高山的山顶处测量。要净阴净阳,不能阴阳混杂。还要看罗盘的七十二龙、六十透地龙的吉度线参考。 (本人认为是错的)
⑧更有认为:入首是站到父母山顶,测父母山与后面的一节来龙,背对父母山,面对少祖山那边,对中南北以后,要看你站的对面是何字,就知道来龙是何字。(余觉得可笑)
⑨摘自网上某人说:要想真把入首格准,并非那么简易,非是从父母山后来看,大凡落穴,必有成形星体,此星体联结父母山,其中自有发脉之外,和接脉之处,从发处用一线牵到接处,再用罗经格之,便是真入首了,今之时师,没几人真懂格龙的,且出脉和过峡有些出别,必要有明师在山上指点,你才有可能真明白。(余认为看似是,其实非,没有把“又从水脊分脉出,细把罗经照出路。”此句弄明白。)
⑨更有说:“父母山出脉至过峡 是来龙,过峡处至穴星顶线是入首,两条线”(是对是错,你们去决断?)
……………………等等论法多如牛毛,举不胜举!!!
关于格龙问题
古书云:千里来龙,只看到头一节。这是很有道理的,因为,龙的老到嫩的剥换变化,束气起伏。所以,不管多远的来龙,重看到头一节。到头一节的测量,即为格龙。(如何格龙以后再述)
承道子认为:入首――即所谓到头,入穴之首(顶)。很多人已将入首(玄武顶)与父母山混淆,父母山落脉是格龙定之用,而入首(玄武顶)则是乘气之用,二者用法迥别,不可不知。首先大家要理解“首”是何意,再理解“入”字,即可明矣!。。
何为入首龙?
①龙脉到了结之际,忽然冲起高山,这山叫入首龙。徐善继在《地理人子须知·龙法》中说:“是则只知以形象定凶吉,不从入首处审慎详察,差以毫厘,谬以千里,遗害有不可胜言者。”(此论述不是在讲“龙入首”而是在讲此高山为“入首龙”的首,为顶。)。
②也有说站在穴位分水处(八尺峦头要认清)测穴星发脉处!不是穴星顶!(别人之论法,你们去决断)
③还有人认为穴后八尺之处为入首。(不知你认为如何?)
④更有说:结穴必有穴星(玄武顶),穴星是龙能量最后的聚集之所,好象变电站一样,能量在此加压重新分配之所,脉气从此出。不管是阴龙阳穴,或者是阳龙阴穴,结穴处皆有此化生脑或者肉厚处。如无此,则穴假也。站在穴场下盘看与穴星顶连一直线为二十四山何字?即为入首。
………………等等之认法也诸多,就不一一罗列了。
关于入首龙的看法
一般来说,一个穴位,真正接气的点只有一个。测量入首龙的前提是必须找到这个点,即(玄武顶)的最高点。不管你把棺材埋在穴的左边、右边,或者前后,入首龙是固定的。
此文一发表诸多人有不同之认法,承道子欢迎大家踊跃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