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到真穴,须注意这六方面 于都杨公风水 积善
来源:于都杨公风水 杨公堪舆风作者:黄麟小博士 积善缘2025-01-31 09:54
要点到真穴,须注意这六方面 于都杨公风水 积善缘日课馆 黄麟小博士
风水学中,点穴是一门极为深奥的学问。所谓“点穴”,就是通过观察地形、水流、山势等自然要素,找到最适合人居或安葬的地点。
点穴不仅关乎个人或家族的运势,更与自然环境的和谐息息相关。
然而,点穴并非易事,稍有不慎便可能选错位置,导致不良后果。
本文将从六个方面详细阐述点到真穴时需要注意的关键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风水学的精髓。
一、注意寻水口
1. 水口的重要性
水口是指水流交汇的地方,通常是大明堂(即罗城)的核心区域。水口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穴场的格局大小。
古人云:“入山寻水口。”意思是说,寻找真穴的第一步就是观察水口。
2. 水口的特征
水口若有特殊的砂体(如山形、石形等),如日、月形、华表捍门、狮象守水口、罗星、旗鼓屯兵等,通常意味着其内必有真结大地。
例如,《地理琢玉斧》中提到:“有日则内必结太阳金星穴,象形必结火金穴。”这说明不同的砂体对应不同的龙穴类型。
3. 水口的观察方法
观察水口时,需注意水流的走向、交汇处的形状以及周围砂体的分布。
水流应曲折有情,交汇处应宽阔平坦,砂体应环抱有情。这样的水口通常意味着其内有真结大地。
二、注意看明堂
1. 明堂的作用
明堂是指穴场前方的开阔地带,如同官府的大堂,是风水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人云:“要知来龙的停止,见大明堂而可知其所止。”意思是说,通过观察明堂,可以判断龙脉的走向和停止之处。
2. 明堂的特征
明堂的特征包括水聚砂回、平坦潆洄、源派交合、曲折有情、环抱有力等。
例如,《地理正宗》记载:“平坦潆洄,水之聚也;源派交合,水之聚也;曲折有情,水之回也;环抱有力,水之回也。”
这说明明堂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穴场的风水格局。
3. 明堂的观察方法
观察明堂时,需注意水流的聚散、砂体的分布以及地形的起伏。
水流应聚而不散,砂体应环抱有情,地形应平坦开阔。这样的明堂通常意味着其内有真结大地。
三、注意观察穴星
1. 穴星的定义
穴星是指穴场周围的山体,通常分为主山和宾山。
主山是穴场的靠山,宾山是穴场的辅助山体。
观察穴星的好坏,可以判断穴场的风水格局。
2. 穴星的特征
穴星的特征包括五星穴法、兼衬原则、人形、水族形、兽类形等。
例如,《穴法全书》提到:“阳来阴受,阴来阳受,曲尽夫刚柔之进退,聚散之缓急。”这说明穴星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穴场的风水格局。
3. 穴星的观察方法
观察穴星时,需注意山体的形状、分布以及与穴场的关系。山体应端正秀丽,分布应环抱有情,与穴场的关系应和谐统一。
这样的穴星通常意味着其内有真结大地。
四、注意观察砂水性情
1. 砂水的定义
砂是指穴场周围的山体,水是指穴场周围的水流。砂水的性情直接关系到穴场的风水格局。
2. 砂水的特征
砂要有情,如亲人般亲切、下属般恭敬、卫士般守护、情人般环抱。
水来要开面朝怀,不能硬直汹涌,去要屈曲回环,且去水之处要狭窄,这样明堂水聚可发福。
例如,《水龙经》云:“水之真性情,来要屈曲,去要回环。”
3. 砂水的观察方法
观察砂水时,需注意山体的形状、水流的走向以及两者的关系。
山体应环抱有情,水流应曲折回环,两者应和谐统一。这样的砂水通常意味着其内有真结大地。
五、注意避开凹风
1. 凹风的危害
凹风是指从四面八方向穴场吹来的风,会导致穴场的生气消散,从而影响风水格局。
古人云:“左空兮,长先绝,右空兮,季零丁;朝坐空旷,二五难兴。”这说明凹风的危害极大。
2. 避开凹风的方法
在点穴时,必须避开四面八方的凹风。
例如,《葬经翼》强调:“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故须避之。”
这说明避开凹风是点穴的重要原则。
3. 凹风的观察方法
观察凹风时,需注意地形的起伏、山体的分布以及气流的走向。
地形应起伏有致,山体应环抱有情,气流应平稳顺畅。这样的地形通常意味着其内无凹风。
六、注意观察朝案
1. 朝案的定义
朝案是指穴场前方的朝山和案山。朝山是远处的山体,案山是近处的山体。观察朝案的好坏,可以判断穴场的风水格局。
2. 朝案的特征
朝案要有情特达,即朝山和案山要有情意,且与穴场形成良好的呼应关系。
例如,杨公云:“更看朝水与朝山,朝山与龙一般远,共祖共宗来作伴,客山千里来作朝,朝在面前为近案,如是朝迎真有情,将相公侯可立断。”这说明朝案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穴场的风水格局。
3. 朝案的观察方法
观察朝案时,需注意山体的形状、分布以及与穴场的关系。
山体应端正秀丽,分布应环抱有情,与穴场的关系应和谐统一。这样的朝案通常意味着其内有真结大地。
点到真穴是风水学中的核心技能,需要综合考虑水口、明堂、穴星、砂水、凹风、朝案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通过仔细观察和分析,风水师可以找到最适合人居或安葬的地点,从而为个人或家族带来福祉。
希望本文的阐述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风水学的精髓,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