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合联珠的杨公风水解折
来源:于都杨公风水 杨公堪舆风作者:黄麟小博士 积善缘2025-03-23 15:13
三合联珠的杨公风水解折
于都杨公风水是中国传统风水学的重要流派,由唐代风水宗师杨筠松(号救贫)创立,并在江西于都地区得到传承与发展。
其理论体系融合形峦、理气、造葬法、择吉等核心要素,强调“内乘生气,外纳旺气”,注重龙脉、水法与方位的配合。
以下从历史传承、理论核心、实践应用及于都遗迹等方面详述:
一、杨公风水的历史传承
杨筠松与于都的渊源
杨筠松原为唐末国师,因黄巢之乱南迁至虔州(今赣州),在于都收曾文辿、刘江东为徒,传授风水秘术。其弟子在于都及周边地区广泛实践,形成杨公风水学派的核心传承。
主要传承人
曾文辿:精研天文、堪舆,著有《寻龙记》《八分歌》,其家族墓地位于于都葛坳乡小源村,墓形为“蜘蛛结网”,至今保存完好。
刘江东:不拘门户之见,广传风水术,著有《三宝经》《囊金序》等。其墓地位于于都葛坳乡天字岭,呈“望江虎形”,被视为风水经典案例8。
海外影响
刘江东后裔迁居海外,杨公风水随之传播至港台、东南亚等地,成为华人社区的重要文化符号。
二、理论核心与特色
龙脉与水法
龙脉:杨公提出“九星化气”理论,将山脉形态与天星对应(如贪狼如竹笋、巨门圆顶),强调“真龙必有真穴”,需结合雌雄交媾原理定位。
水法:水为龙之血脉,需“屈曲有情”,如乙字水缠穴前主富贵,直射冲穴则凶险。
三合连珠与挨星法
三合联珠:通过地支三合局(如申子辰合水)形成能量循环,结合方位布局与五行生克,催旺运势。
挨星法:以三元九运划分时空能量,结合七十二龙分金定向,精准判断吉凶。
择吉与避煞
择日禁忌:如“罗天大退”“正阴府”等凶煞需避开,选择与山向相生的吉日。
制煞方法:若犯阴府,可通过七煞、枭神等五行制化,但需结合全局平衡。
三、于都的杨公风水遗迹
杨公坝
位于于都宽田乡,为杨筠松安葬地,原名“药口坝”,后因纪念杨公更名。虽具体墓葬不可考,但成为海内外风水学者朝圣之地。曾文辿家族墓
位于葛坳乡小源村,墓形“左肩蜘蛛形”,碑文记载曾氏家族历代风水成就,水口朝堂合局,体现杨公支葬其巅的技法。刘江东故居与宗祠
上脑村刘氏宗祠供奉杨公与刘江东塑像,其墓“望江虎形”融合垄葬其麓的经典布局,水口庚酉、朝峰艮辛,主丁财两旺。
四、实践应用与案例
阳宅布局
门楼、厅堂需避破碎簷瓦,池塘位置影响家族运势(左塘主官贵,右塘主妻妾不和)。
立向注重“龙山向水”配合,如子午卯酉四山龙对应乾坤艮巽向,忌犯黄泉曜煞7。
阴宅择地与葬法
杨公强调“龙真穴正”,如刘江东为郑氏选艮山坤向,结合申子辰水局,化解阴府凶煞。
案例:曾文辿为王氏选甲子年、戊辰月、庚午日葬艮山,以庚金制甲木阴府,催发富贵。
择日实例
午山子向宜选丑、巳、未年,忌子年冲山;乙丑日进横财,丁卯日犯正阴府需避6。
五、文化影响与现代价值
于都作为杨公风水发源地,其理论体系与遗迹成为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
杨公风水不仅应用于建筑规划、墓葬选址,更渗透于民间生活,如择吉、化煞等习俗。
现代风水学者通过结合地理学、环境科学,进一步挖掘其生态智慧与人居哲学。
总结:
于都杨公风水以形理结合、时空协同为特色,通过师徒传承与实践案例,成为中华堪舆学的瑰宝。
其理论精髓与历史遗迹,为当代人提供了理解自然与人文关系的独特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