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脉探源:从干龙走向寻找真龙
来源:于都杨公风水 杨公堪舆风作者:黄麟小博士 积善缘2025-08-16 12:15
龙脉探源:从干龙走向寻找真龙
一、干龙为尊:顶级龙脉的黄金法则
地理志异录记载:"昆仑发脉三干龙,中干贵气贯帝京"
现代卫星地图分析显示:中国三大干龙与地质断裂带高度重合
典型案例:秦岭-淮河干龙带孕育13朝古都长安
二、五步辨龙术(实操手册)
观势:干龙必具"三停星辰"特征(太祖山如华盖/少祖山似玉屏/父母山若宝座)
察形:认准"龙楼凤阁"地形(方为土/圆为金/曲为水/尖为火/直为木)
辨气:晨雾观测法(贵龙晨雾呈七彩霓虹状)
三、现代科技赋能
激光雷达技术扫描龙脊线走向
地质磁场检测仪定位"龙穴生气点"
大数据分析历代帝王陵墓选址规律
四、避坑指南
⚠️ 警惕"假干龙"三大特征:
① 无连续山脉承接 ② 水法反弓无情 ③ 草木枯荣反常
地理之道,重在寻龙,大体贵重之龙神,皆在干龙上,如何寻龙,下面说说几种寻龙法则:
高山龙寻法
大率行龙自有真,星峰磊落是龙身。
高山须认星峰起,平地龙行别有名。
峰以星名取其类,星辰下照山成形。
龙神二字寻山脉,神是精神龙是质。
此发明龙神二字之义,即高山寻龙秘法。九星行龙,自各有真形体。如见一磊落光明星峰,圆净而无破啐,此龙必是五吉。五吉者,一白贪狼,二黑巨门,六白舞曲,八白左辅,九紫右弼。是为五吉。
五吉虽美,然须细认峰起处。如是五吉行龙,头面校脚,只具五吉;本体是四凶, 剥出五吉,或兼带,则头面是五吉,而枝脚仍露四凶之气。认准形质,再看护卫团聚,知此是真龙身,即从此枝脉寻去。此下不能节节成星,但要龙身厚重,枝脚绕抱,或直而起伏,横而铺展,曲而栖闪,皆必有气有势,行止自如,此真精神透露也。前去数里,或十余节,必再出一本龙好星辰,而乳头八穴,可预定矣。夫峰本山峦,而以九星命名者,北斗为万事主宰,凡山皆察九星之气以成形。要必昭质之无亏,然后气聚于形而成神也,故曰“龙神”。
此道明高山之龙,重点在于高山须认星峰起,峰以星名取其类,即九星也。
结穴,或高仰之穴,峰顶处如履平地,自带脚手龙虎,必是真穴所在。
平地龙寻法:
莫道高山方有龙,却来平地失真踪。
平地龙从高脉发,高起星峰低落穴。
高山既认星峰起,平地两傍寻水势。
两水夹处是真龙,枝叶周回中者是
莫令山反枝叶散,山若反兮水散漫。
外山百里作罗城,此是平洋龙局段。
此下言平地,此段是水龙法。龙从高山落平,仔细从发脉处寻,起先审两傍,大水在何处,合以定龙势行止,然后从两水中间寻去。但须放宽眼界,不是小水,亦非紧夹。水小则顺水踏去,何用审势?紧夹龙,又安有枝叶?枝叶,众小枝水也。有众小水,则有群砂。然必四面周围,回抱中之一枝,方是真龙。若枝叶散漫,则砂必先反,砂反水亦反,而龙之局段亦伪矣。
此段言水龙法,重在平地龙从高脉发,两水夹处是真龙。
水龙穴法:
星峰顿伏落平去,外山隔水来相顾。
平中仰掌似回案,隐隐微微立邱阜。
便从邱阜觅回案,或有勾夹如旋螺。
勾夹是案螺是穴,水去明堂聚气多。
四傍绕护如城郭,水绕山环聚一窝。
此段是水龙穴法。大龙顿起星辰,又降势落平,本身送从或不及,故借远来隔水之山作护。然有真假。真者枝脚落下,面必来朝;假者壁立不开面,枝脚又飞走也。
《诀》:“外缠既真,然后从两水夹行,细寻明阳化生之处。"《诀》:“盖平洋纯阳,有隐微邱阜,阳始化阴;又从邱卓觅其回窠、则阴复含阳。或如旋螺者,勾夹微起是案,则前略高;旋螺曲折是穴,则后渐低," 此又坐水骑龙,而取后空之义。水去而聚气多者,平洋以去口为来口,近穴浜底,水从此去,气正从此来也。城郭只四面远远渐高者是,所谓“依稀绕抱”。罗城莫漏龙气,有不扦于一穴乎? 若近穴逼高则主绝。
平原龙法穴法:
霜降水涸寻不见,春夏水高龙背现。
此是平洋看龙法,@过处如丝或如线
高水一寸即是山,低土一寸水回环
水缠便是山缠样,缠得真龙如仰掌
案心掌里或乳头,端然有穴明天象。
此平原龙法穴法。平原秋冬水涸,脉行一片,不见龙脊;春夏雨集,水涨之时,四面汪洋,中间一线不断者,便是龙背,故曰“如丝如线”。过处阔处放开枝脚是开,细处收紧束咽是合也。“高一寸是山”、“低一寸是水”者,蒋氏谓以低处作水界,定高处土皮之气,就局论龙。《口诀》以此为水缠,便以此为山缠也。总在两边开合处认明,踏脊寻去,至水合而见阴阳交会,则或如窠心仰掌,而为“阴开裹阳”之穴。穴处后以脉脊尽处为顶,傍分两股为砂,前吐薄口为唇,中含低地为堂。穴水不分两边,但团聚于口,为“雌雄内结”;或垂平乳头,而为“阳开裹阴”之穴。穴处中间略高,傍分两砂,以脉脊微起为顶,薄唇吐出为面,两边微分水痕,外有微高钳局。水自穴旁分开,合于唇下,为“雌雄外结”。“明天象”,明八种星象也,勿误三垣二十八舍之说。
平坡龙法:
水绕山缠在半坡,远有围山近有河。
只爱山来抱身体,不爱水反去从他。
水抱应知山来抱,水不抱兮山不到。
此平坡龙法,脉从高山卸下,渺渺茫茫,铺毡展席而来。蒋氏曰:“虽一望遥空而顿起星辰,接连山脉者,作山龙论。平铺匾阔,不起星辰者,作平原论。”落于湖心江畔,则以山法兼收水法之照神,必待水局旺元而发,与平冈冈阜断续而生,脱卸变化,原属山龙者不同,故另提出言之,而总以山水抱向为吉。
平田龙法:
莫道高山龙易识,行到平洋失踪迹。
藕断丝连正好寻,退卸愈多愈有力。
高龙多下低处藏,四没神机便寻得。
祖宗父母数程遥,误得时师皆不识。
此平田龙法。脉从高山撤落田畴,如水波鱼鳞,动瑜数十里,易失踪迹。惟气到始有脊涌起,如藕断丝连,时露毛脊。此总要水分两边,界神明白方真。寻龙者从发脉处寻起,看那田角正对来脉,此角便是龙脊。踏脊而行,又看两边夹送若何。若两边角显,中脊角隐,便是“开面开肩”;上田连两边角俱高,中脊微低,便是有“盖胎夹胎”;中角从阔处收歙而来,又从歙处开放出去,便是有“阴阳生成”。此后总从田脊略高处寻去,如是退卸,愈换愈细,或奔溪涧江河,或人村落闹市,或趋湖泊田塘,或出旷段田洲,更为有力。然祖宗父母,远在数十百里,不比山龙显而易见,故必步履遍到,细心检点,始得真神机。“四没”字固当阙疑,大意说平田穴法,中脊旁舒,两翼层层拥来,俱有向前之势者,见龙之分;而行到圆唇中间,弹出两角收上,如月魄之倒覆转者,证其气之止而水之合,总要坐下略高。后之脉路,以束气处为凭;前之口唇,以明堂聚处为凭。穴对肘睁,界清获转,朝案有情,亦为真机。
凡到平洋莫问踪,只观水绕是真龙
念得龙经无眼力,万卷珍藏也是空
“凡到”二句,人皆以为平洋妙诀,不知上四种,各有细法,如何不问踪?即以水为龙,而水有随龙夹送,有逆龙兜气,有逆插关穴;又有一边大水,一边小水,一边死水,一边活水;有一道单传,有雌雄两道,有四水交会;有干水,有枝水;水又有一二转、三四转者;转处分去又为漏道,不分方为息道,可概目为真龙乎?此盖杨公慨世之不识平洋诸法者,不问是水龙,是平原平坡平田,开口便说此两句,而于来历真机,全然不问,是毫无眼力者,虽读尽龙经,也只付之空谈而已。
本文观点,来源于撼龙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