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鄱秘境:于都寒信古村双筑藏千年堪舆玄机
来源:于都杨公风水 杨公堪舆风作者:黄麟小博士 积善缘2025-09-22 22:20
赣南的群山如黛,贡水似练,在这片浸润着天地灵韵的土地上,于都县段屋乡寒信古村静静沉睡了六百年。
村中两座相依相存的建筑 —— 水府庙与寿六公祠,不仅是萧氏族人代代相传的精神图腾,更藏着古人观天察地、融于自然的堪舆智慧。
作为深耕风水领域数十载的从业者,踏入古村的那一刻,贡水与梅江交汇的烟波里,仿佛还回荡着明初萧氏开基祖寿六公的择居传奇。
明洪武七年,萧寿六公自赣县信江营沿贡水逆流而上,当船行至寒信潭时,他被眼前的山水格局骤然吸引:贡水蜿蜒如绸,梅江澄澈似练,两江在此相拥汇流,形成 “双水抱村” 的天然吉局。
堪舆学中,“水为财,曲为贵”,这般婉转环护的水流,既能 “藏风聚气” 滋养地脉,又似 “玉带缠腰” 护佑族人财源不绝。
而两江交汇处的寒信潭,深不见底,恰是聚气纳财的风水眼位。寿六公常于此垂钓,鱼竿起落间,似与这片土地的灵韵达成了无声共鸣 —— 这处选址,本就是一场顺应天地的堪舆实践。
命运的馈赠,总在偶然中藏着必然。
一年汛期过后,寿六公从梅江中先后捞起两尊木质神像,神像眉目清晰,分别刻着 “温公”“金公”。
他不忍神像流落,便在居所右侧搭建小庙供奉。这看似随性的举动,实则暗合 “天人感应” 的风水至理。
堪舆学中,居所右侧为 “白虎位”,白虎主肃杀,若气场过强易生戾气。
在此立庙供奉水中神明,一则以神像镇住白虎戾气,二则借 “水神” 之力调和两江水气,形成 “神居吉位、水气相济” 的精妙格局。
更妙的是,神像自水中而来,与寒信古村 “依水而生、靠水而兴” 的脉络完美契合,仿佛是天地特意为这片土地钦定的守护神。
随着往来船家的增多,水府庙的声名渐渐传开。
南来北往的商船、渔舟行至寒信潭,船家都会上岸朝拜温公、金公,祈求行船平安。
小庙也因 “水出神像、庙临大江” 的独特渊源,被正式定名 “水府庙”。
从堪舆学 “场域效应” 来看,水府庙立于江边高地,既能俯瞰两江汇流的壮阔之势,又能将 “水神护佑” 的能量辐射至整个水域 —— 船家见庙心定,是心理层面的安稳;
庙与江水、地脉相融,是气场层面的护佑。这种 “神、人、水、地” 的和谐共生,正是传统风水文化 “天人合一” 理念最生动的诠释。
与水府庙相得益彰的,是村中纪念萧寿六公的寿六公祠。
作为萧氏族人的祖祠,其选址暗藏巧思,与水府庙形成 “左祠右庙” 的呼应格局。
堪舆学中,东方为 “青龙位”,主生机、血脉,祖祠居东,象征萧氏族人血脉绵延、阳气旺盛,祖脉根基永固;
西方为 “白虎位”,主守护、稳定,水府庙居西,代表神明护佑、气场稳固,为古村挡煞纳福。
一东一西,一祖一神,围绕萧氏聚居地形成 “青龙主脉、白虎护佑” 的风水闭环,既守护着族人的繁衍兴盛,又庇佑着古村的岁月安宁。
如今,六百年光阴流转,寒信古村依旧枕水而居。
站在水府庙前眺望,贡水与梅江依旧在寒信潭相拥,碧波荡漾间,仿佛还能看见寿六公垂钓的身影,听见船家朝拜的祈愿。
水府庙的 “水神之灵” 与寿六公祠的 “祖脉之盛”,在这片山水中交融共生,不仅是萧氏族人的精神根基,更是赣南地区传统风水文化与人文历史深度融合的鲜活见证。
对于寻访风水真谛、探寻历史脉络的行者而言,寒信古村无疑是一处不可多得的 “活态风水博物馆”。
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处建筑,都在诉说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之道,诠释着 “顺天应地” 的堪舆智慧。
当指尖触碰水府庙斑驳的木柱,当目光掠过寿六公祠肃穆的匾额,便能读懂:真正的风水,从不是玄学的虚妄,而是古人对天地规律的敬畏,对生活福祉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