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都故事之 锦绣龙溪
来源:杨公堪舆风水文化研究 黄作者:杨公堪舆风水 黄麟2020-06-01 22:57
于都故事之 锦绣龙溪
龙溪(又曰:龙颈坝),位于于都县城东部段屋乡,共辖枫树、上塘二个行政村,面积为8平方公里。
龙溪萧氏开基祖为叔太心七十世孙汝俊公,(字秀峰;系五十四世祖良辇公之后)。元末(约1363年),秀峰公携妻谢氏、子仲高等,由龙泉上洲(今遂川)徙龙溪开基,此后枝叶繁茂,人丁兴旺,现住地有人口八千多,男丁四千二百余人,后裔分为:东房、前房、三房、六房四大房。除主要聚居区龙溪外,还有部分散居本乡段屋、严岗、高峰等村及其它县(市)省等。
龙溪属丘陵低山地形,小盆地穿插其间,东、南、西为群山环抱;北傍梅江,隔江车头嶂为屏。境内群山为武夷山余脉。东为石山(公)嶂,海拔591米,南北走向,远观如战旗招展出征,又名“旗山”。此嶂北延寒信嶂(峡),南接亚鸡嶂,与亚鸡嶂接口峻岭为三峰隘,是出入宽田、瑞金、会昌之要冲,三隘依次增高,分别名为:大佛岭、小佛岭、小佛庵,均有石阶路通往。通小佛庵现有简易公路蜿蜒而上,直至峰顶,顶有小盆地,形为“仙鹤抱蛋”,其间建小佛庵,又名“玉泉寺”,该寺建于明嘉靖年(1522年),为秀峰公五世孙希德公主建。明万历年间,于城李中丞与族人龙庄公在此读书,见前后清泉触石,漱玉鸣琴,不觉擊节叹赏曰:“古所谓玉水记方流,信有然也。”遂言之曰“玉泉庵”。后族仲藩先生书,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该庙重修时,族人子严先生再书。此寺为我族主管,佛祖灵验,名声远播,香火延续不断。萧斯兰曾诗云:“中峰古寺觉深幽,涧出清泉石上流,琴声未罢钟声和,何事高僧数白鹤。”寺后建有文光宝塔,后毁,现存塔脚残基,萧斯燕曾诗云:“门前宝塔起层峦,孤影擎天体势寒,小佛岭灵常毓秀,凌空直上入云端。”后人有诗和:“文光宝塔照重峦,孤影擎天雁字寒,此地风云相际会,凌空直入髻云端。”
寺南即亚鸡嶂,山嶂如屏,峰岭翠秀,蔚蔚壮观,此嶂南紧连笔架山,连接之处又为通宽田、瑞金、会昌之要冲,此山海拔545米,西南——东北走向,山峰竣矗,直插云天,形似笔架故名,峰三里处有一山丘如一圆盘列于前,故人以文峰崇之,峰南麓下山深林密,有一清泉水,蜿蜒如带,小潭密布,又曰“龙潭山”,潭边建一古寺为“龙潭庵”,山门有一名对:“龙吐甘露洗万里江山,潭潆白雾喷千村烟景。”(下联为子严先生续),龙潭泉流里许,汇水成一奇瀑,巨石上有一园窝如盆,又名“仙人脚盆”,“仙马脚迹”此为龙溪之源。
境西为瑶金山,平地矗起,峰峦韶秀,山盛产石灰,质量上乘,古远销吉安、瑞金、宁都等地。峰顶有一寺。此山先人称为“瑶金仙山”,诗云:“出云降雨古名山,宝座浮空谁跻板,八面玲珑金翡翠,原来此处非人间。”山南北两侧为通往段屋、于都之公路。
境内涓涓溪水密布,均汇主流龙溪,于乌石下接小佛岭水过境入梅江,流程八千余米。
境北为梅江环绕。梅江,古称汉水,源自宁都王陂嶂,流二百余里,出寒信峡二里入境,境内流程约一公里,境中梅江环绕南岸,即本族活动中心——大屋圩(旧称“龙兴圩”),为龙溪萧氏秀峰公系,祖祠主要集建处,为龙溪萧氏庆典、祭祀、交流活动之中心。
龙溪萧氏总祠,始建于明朝,清康熙乙卯年遭兵焚毁,三十年后辛卯岁扩建成,座北朝南,呈字长形三进厅式,大门正上悬挂《萧氏大宗祠》匾额,殿宽约七米,长二十余米,二大天井把全祠分为上、中、下三殿,左右均有拱门出入。上殿正上方悬挂堂号《世庆堂》匾额,匾下神龛供奉着秀峰公及系下先祖神牌位。全祠青砖铺地,中有12根大柱支撑,顶部饰有拱园吊顶,上有组画、人物、花卉、盆景等彩绘、浮雕图案,屋顶为木梁青瓦。大门前为一大清水塘,澄蓝泛光。再前则是大屋段,古段中有七个土堆,名为“七星破段”,为龙溪八大胜景第一景“金星护座”,诗曰:半村半市影横斜,占得金星护万家,漫道天公无巧处,灵光点点煜长霞。(此景已毁)站在大门远眺,对面青山翠绿,恍若玉屏罗列,为龙溪第二胜景。古诗云:对面青山宛玉屏,云开五色照窗檑,此中自有画图景,不籍当年黄子铭。
祠东侧1992年重建门楼名“江峰楼”,有一名对曰:江畔洗砚鱼吞墨,峰顶烹茶鹤避烟。(为子严先生拟书)
祠侧西南曾建有文昌阁(久已毁)又为龙溪一景《阁阴拔地》:临江高阁独巍峨,笑杀风帆陇水波,古木从中轩态影,翻云覆雨胜擎荷。
祠后紧临梅江,江水为江堤所遏,迥流之间成一深潭几丈许,至春和景明,碧波荡漾,绿水泛光,水美鱼肥,舟舸争流,渔歌绕江。江中沙洲堆积,绿树翠草点缀其间,江如两水,飞雁翔集,为又一胜景《二水襟带》,古诗曰:横江分派接中洲,曲曲弯弯绕岸流,北雁也知襟带趣,寒来数点际天流。又赞四沙洲胜景为《四洲迥兰》诗曰:淼淼长江小势危,四洲砥柱挽迥澌,深林夹岸笼烟淡,求友莺声上柳堤。回首祠岸,古樟繁茂,虬枝吐绿,垂柳夹岸,芳草盖地,时现绿榕如盖,胜似西湖苏堤。潭岸有十三个大石阶可拾级而上河堤,此十三大石阶为古之梅江有名码头,商贾云集之时,停泊船只百余。据族谱记载:建石阶时,以百千铁锅装特制石灰泥浆沉入潭底,垒积为基出水成岸,现经百余年依然坚固如磐,其修阶功绩卓著者为:并茂、节文、祥辉、吐芳诸公。解放后多次修河堤千余米,均由政府拔款,负责修建的先后有:有祠、子严、文质、邦炳、隆校、万福、有槐、有瑞、南昌诸公,境内防洪堤基本成就。
祠左侧依次建有《寿山公祠》,《瑾珙公祠》,右侧建有《翰廷公祠》,《希璋公祠》,《斐斋公祠》。
宗祠右侧顺公路沿江下往西三百余米河岸边,即是龙溪萧氏祖坟所在地,共有古坟七座,龙溪始祖秀峰,仲高坟莹首,各房祖坟分列。该祖坟建于清朝,1986年11月重修,次年同时重修小佛岭谢氏(秀峰公妻)坟。
先人俗语概述曰:“宗祠靠车头嶂人形,向小佛岭。36大沟,72小沟,13个河堤石堪,七头枫树”为龙溪标志。
大屋圩,当街为农历二、五、八、十,该圩历史久远,原名龙兴圩,古为梅江码头圩场,后关闭,1993年4月初二复圩,现有固定店家十余,圩内有财神庙,重建的大戏台(1999年)。
境内有水泥公路贯通,自然村均通公路,仙澄公路(可通于都瑞金,宁都等方向)沿梅江右岸在大屋圩穿境而过。大屋有渡口,渡船供行人过江。
境内有小(二)型水库四座,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主要为水稻,红薯、大豆,主要经济作物有花生、油菜、桃、李,次为枇杷、柑桔等,鹧鸪李子盛誉。丘陵多小山,翠林密布,山青水秀。
境内有完小一所,村小二所,在校学生千余人,教职工二十余人,老年活动中心——康寿楼一座,邮政代办点一个,村医疗点二个。
解放后,在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全体村民努力,境内住房百分之八十为新建房,小康楼林立,龙溪人民安居乐业。
龙溪物华天宝,风景如画。然而,更引以为豪的是生活在这块土地上萧氏村民的过去、现在、将来。龙溪萧氏做为一个历史悠久萧姓的小小分支,源溯殷商,得姓于宋公微子仲后裔叔太心,迄今三千七百多年而不衰。龙溪萧氏远祖既出过九五之尊的帝王,也有功勋卓著的名臣将相,更有名垂青史的名家学者。其中有兴汉之一的西汉开国丞相萧何(何孙彪公邑于兰陵,遂成萧氏郡望);辅政匡君的太子太傅望之公;建梁朝在位四十八年的武帝萧衍;一代文学巨家萧统(所著《昭明文选》卓著于世);延家嗣建后梁之宣帝萧詧、明帝萧岿;(岿公后裔)八人(唐朝)拜相,史赞:八叶传芳。其中萧嵩(相玄宗)、萧愎(相德宗)乃直系先祖,更有一批灿若明星的大臣、将军。古人云:“其先启于殷宋,邑于兰陵,显于齐梁,盛于八叶,赫然世胄”当为其赞。
唐末五代,先祖避乱,由长沙徙江西庐陵,为民众敬若神明的武宁令萧霁有裔孙五,谱称士五良,长孙良辇即为龙溪萧氏由庐陵迁龙泉上洲(今遂川于田)之始祖,后裔不少以科甲蝉联官赐朝散大夫,显名于宋。辇公至后裔十五世间(不完全统计)十二人进士、五十五人请举,七十八名占仕籍,三人四世为大夫,四人五世为大夫,四人为六院,一人为著寺丞郎,二人而增官;在外一人为经略安抚,二人为提点提刑、提举,三人为转运,八人为郡守,其县令都府、司理、参军不可胜数。吾族先祖璇、寻、郾、暹、称、文郁、价、世师、廷序就是其中代表。元末明初,江西萧氏不断外迁,辇公第十六代孙汝俊(字秀峰)举家外迁,时仅妻儿三人,一犬,一挑家当(一头为书具,一头为餐具等)跋山涉水,栉风沫雨,长路迢迢,落脚龙溪。其毕路蓝缕,创业维艰,其毅力足可动天地,泣鬼神。经六百余年繁衍生息,至今人丁万余,成为当地萧姓一大族;几百年来,龙溪儿女乘先祖之志,扬优良家风,凝心聚力,团结积德,耕读创业,自强不息,代代人杰。
滔滔梅江奔腾往海,巍巍旗山高耸入云。倘佯在家族的历史长河里,不仅可了解萧姓的起源与播迁,领略帝王将相的文韬武略,欣赏鸿儒巨宿的华章绮藻,更可继承遗经薪传的家学门风,勤俭持家,廉洁自守的家族传统,与全国人民一道,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美哉,龙溪!壮哉,龙溪儿女! (段屋龙溪萧红光撰稿)